新竹臺大分院成功運用血管內震波碎石術(IVL) 治療周邊動脈疾病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新竹臺大分院9 月 29 日世界心臟日前夕,以實際行動展現守護民眾心血管健康的承諾,成功應用「血管內震波碎石術」(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技術,治療一名嚴重周邊動脈閉塞疾病(PAOD)病人,展現該院在血管介入治療領域的重要進展。
54 歲男性,長期受周邊動脈閉塞疾病困擾,右下肢股動脈出現 95% 狹窄並伴隨嚴重鈣化、慢性潰瘍與感染風險。經血管超音波與血管攝影確認後,心臟血管內科團隊進行 IVL 輔助經皮血管成形術。手術過程中使用多款氣球,包括 IVL 氣球,在右股動脈進行多次脈衝碎石與擴張,成功恢復血流,無明顯併發症,術後恢復良好,經外科清創與抗生素治療後,出院時傷口穩定,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潘恆宇醫師表示,IVL 屬於近年引進的創新血管介入技術,可更精準處理複雜鈣化病變,避免傳統方法可能導致的血管破裂或不完全擴張。這項技術為 PAOD 病人提供新的治療選擇,特別適合無法耐受外科手術的高風險族群。IVL 不僅適用於下肢動脈,還可擴及其他周邊血管疾病,預期將惠及更多心血管病人。
潘恆宇醫師說明,IVL 技術是利用專門設計的氣球發射高頻聲波脈衝,精準碎裂血管壁上的鈣化沉積物,同時避免損傷周圍軟組織,改善頑固鈣化狹窄,降低併發症風險,並提升血流通暢度。該技術已在國際上廣泛應用於冠狀動脈及周邊動脈疾病治療,尤其適合糖尿病或腎臟病病人常見的嚴重鈣化案例,潘恆宇醫師提醒,若有下肢疼痛、麻木或走路不適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圖說:心臟內科潘恆宇醫師說明「血管內震波碎石術」治療一名嚴重周邊動脈閉塞疾病病人,展現血管介入治療的重要進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