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5的文章

搜救量能再精進!竹市搜救犬赴高雄市參加IRO評量 再獲認證肯定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 新竹市消防局搜救犬隊參加高雄市消防局辦理的「 114 年度搜救犬 IRO 評量檢測」,領犬員黃國峰帶領搜救犬 Brook 首次參加評測,順利取得初級 (IRO-V) 測驗、領犬員周彥豪及搜救犬 Ultra 則通過中級 (IRO-A) 認證,代理市長邱臣遠肯定領犬員的努力,也勉勵竹市搜救犬隊再接再厲,讓竹市搜救量能持續精進,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邱代理市長指出,市府非常支持搜救犬訓練工作,除挹注經費將竹市搜救犬訓練場擴增訓練規模及提升設施後,已符合「 IRO 國際級搜救犬評量檢測合格場地」,並於去年 9 月辦理竹市首場搜救犬 IRO 國際評量檢測,提升搜救犬作業水平及災害發生時的人命搜救能力,今年度也將持續舉辦。     消防局長李世恭說,竹市搜救隊現有 6 隻搜救犬,目前取得認證資格包含 MRT 認證 2 隻( Clay 、 Henin ,同時取得 IRO 高級認證)、 IRO 高級認證 1 隻( Ica )、 IRO 中級認證 1 隻( Ultra )及 IRO 初級認證 1 隻( Brook ),培訓犬 Fender 目前也正持續訓練中。     消防局表示,為讓領犬員能專心致力於培訓搜救犬,自 114 年起已將領犬員勤務專責化,讓領犬員更可以規劃培訓事宜及照顧犬隻,以提升竹市搜救犬的搜救能力,並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未來如國際上發生地震災害時也能支援搜救工作,提升竹市在國際人道救援能力,贏得國際友誼與尊敬。   圖說:領犬員周彥豪及夥伴 Ultra 執行測驗,過程中會有人群、其他大型犬隻圍繞及不定時槍聲干擾,還有水平梯、長隧道、犬隻搬運、不平坦地面等測驗流程。 (記者楊環攝)

退輔會嚴德發主委視察北榮新竹分院,關注新竹縣市唯一的十二人座高壓氧艙,提供偏鄉帶來先進的治療選擇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退輔會主委嚴德發先生在 北榮林永煬副院長 及新竹分院 陳曾基院長 的陪同下,視察了新竹分院的醫療設施,並關心偏鄉醫療服務的發展。嚴主委特別關注新竹分院高壓氧艙的運作情況,並對該院在提升偏鄉醫療品質方面所作的努力表示高度肯定。     陳曾基院長表示,新竹分院設有新竹縣市唯一的十二人座多人高壓氧艙設備,能同時為多名病患提供治療。此項設施不僅滿足了當地病患的醫療需求,還有效縮短了偏遠地區居民前往外地就醫的距離,為他們提供了便捷且高效的治療選擇。     新竹分院復健科主任蕭年說明,透過艙內的加壓與純氧供應,能顯著提升患者體內組織及血管的氧氣濃度,促進組織修復及復原。高壓氧治療已廣泛應用於腦缺氧、腦中風、糖尿病肢端潰瘍及老年人腦功能退化等病症。尤其對於長期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常因末端神經炎和微血管病變而衍生的傷口及健康問題,透過高壓氧治療在此方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北榮林永煬副院長指出,新竹分院的高壓氧治療團隊由專業醫師及合格的操作技術員組成,確保每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與治療品質。民眾可透過門診流程,經由醫師的專業評估後進行治療,使鄉親能夠便捷地享有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展現了北榮新竹分院對偏鄉健康需求的深切關懷。   圖說:(左起)蕭年晉主任介紹高壓氧艙運作,新竹分院陳曾基院長陪同、退輔會嚴德發主委、臺北榮總林永煬副院長專注聽取簡報。 (記者楊環攝)

「靚靚客家新竹縣」桃機登場 楊文科邀旅客來竹縣尞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 「靚靚客家新竹縣」特展舉辦開幕式,由「田屋北管八音團」及「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的精采演出揭開序幕,新竹縣長楊文科與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出席觀禮,現場贈送客家點心給旅客,熱情邀請民眾即日起至 5 月 21 日,一起來欣賞新竹縣客家文化獨特魅力的展覽。     縣長楊文科表示,這次的展覽特別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題,呈現四季的一些特別產物及風俗習慣,春天展現桐花的美及東方美人茶,夏天是客家傳統盛事義民祭的熱鬧景象,傳達客家人忠義傳承的精神,秋天則是有農特產品,冬天,呈現的是客家人的「平安戲」祈福,及冬至到春節期間感恩天地、祈求平安的重要慶典。   桃園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表示,今天是桃園機場開場 46 週年的好日子 , 非常高興新竹縣政府辦客家文物的展覽,桃機是國人進出的場所,也是國際旅客必經之地,去年旅客量已經到了 4090 萬以上,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溝通橋樑,相信這個展覽在未來三個月期間,可以讓更多的國內、外旅客認識台灣多元的客家文化。     文化局長朱淑敏表示,展覽由文化局攜手新竹縣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分成春季「靚年華.桐在品春」、夏季「靚氣魄.義民燃夏」、秋季「靚豐收.如意事秋」及冬季「靚平安.食福鬧冬」 4 個單元。將展示新竹縣藝術家、工藝家的工藝品及文創品等 20 餘件作品,還有客家八音常用樂器及客家方口獅等文物器具展示,讓民眾更加了解新竹縣客家文化的傳統及創新。   圖說 : 「靚靚客家新竹縣」特展,由「田屋北管八音團」及「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的精采演出揭開序幕 。 (記者楊環攝)

工研院攜手中華電信前進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 大展高軌衛星通訊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 工研院因應當低軌衛星成本下降、布滿太空之際,現有衛星何去何從,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研發「 5G 開放式架構 NTN 基站系統」, 今年攜手中華電信參加世界行動通訊大會( MWC 2025 ),於 MWC 臺灣館大展高軌衛星通訊展示「 5G/6G 先期專網智慧解決方案」,讓基地台不僅能降低功耗、提升效能、人體姿態辨識,還有 GAI 虛擬助理功能。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丁邦安表示,面對低軌衛星的強勢發展,再加上消費者的收視習慣改變,逐漸從衛星電視轉自網路串流,成為電信業經營高軌衛星的挑戰之一,工研院成功研發符合具衛星追蹤技術之非地面網路(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 NTN )基地台,讓 NTN 基地台可以克服高軌衛星通訊高傳輸延遲與高度變動通訊環境的挑戰,順利整合中華電信商用高軌衛星,完成端到端視訊通話驗證。     中華電信網路技術分公司賈仲雍總經理表示,中華電信憑藉深厚的網路技術與研發實力,持續推動衛星技術布局與產業合作。未來將與政府、企業及衛星研究機構緊密合作,整合多軌群星網路服務資源,攜手推動臺灣衛星產業的升級與全球化發展。     工研院表示,近兩年於 NTN 低軌衛星通訊所成功驗證的端對端寬頻通訊,將可強化電信產業於高低軌衛星整合的多元應用,也加速促成 NTN 多軌融合應用情境融入生活,為了加速 5G 專網發展,工研院也展示 5G/6G 先期專網智慧解決方案,從專網的佈建規劃到佈署、優化和維運,展示技術成果。   圖說:工研院因應當低軌衛星成本下降、布滿太空之際,現有衛星何去何從,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研發「 5G 開放式架構 NTN 基站系統」。 (記者楊環攝)

影像喉頭鏡提升插管安全性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 「醫師,我之前手術全身麻醉,麻醉醫師有說我比較難插管,我術後拔管後聲音沙啞、喉嚨痛了好幾天,這次麻醉也會這樣嗎?」經新竹臺大分院麻醉科醫師耐心傾聽,並說明手術將使用影像喉頭鏡協助插管,將減低插管風險及不適, W 小姐術前安心許多,術後也恢復良好,喉嚨僅有些微腫脹感,並無其他不適。     新竹臺大分院陳賓信醫師說明,全身麻醉後因病人呼吸受抑制,通常會在病人睡著後插管,用呼吸器來維持病人正常呼吸。過去使用傳統喉頭鏡插管,將喉頭鏡葉片放至病人口中適當位置、調整視野,醫師需直接看著喉部聲門將氣管內管放入病人氣管。近三十年來影像喉頭鏡發展逐漸成熟普及,影像喉頭鏡在葉片前端加裝高解析防霧攝影鏡頭,即時地將呼吸道影像傳遞,並放大於液晶螢幕,協助醫療團隊精準放置氣管內管,增加插管成功率,也減少組織牽扯、低血氧及呼吸道損傷等風險。     陳賓信醫師解釋,某些影像喉頭鏡搭配拋棄式葉片耗材,更能減少傳染性病菌暴露的風險,特別利於困難插管 ( 如有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頭頸部腫瘤、有頸椎等問題 ) 、心血管風險高及有感染風險的病人。     陳賓信醫師建議,近年影像喉頭鏡插管技術普及,有效提升病人麻醉插管安全性及照護品質,民眾若有相關病史或麻醉不適的經驗,可於術前麻醉評估門診與麻醉醫師諮詢,預先與醫師討論及溝通,經評估後訂立最適合的麻醉計畫。   圖說:陳賓信醫師說明,影像喉頭鏡在葉片前端,加裝高解析防霧攝影鏡頭,能即時地將呼吸道影像傳遞,協助醫療團隊精準放置氣管內管。 (記者楊環攝)

新竹青創基地進駐茶會 展現創新能量促產業鏈結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委託明新科技大學辦理的「新竹青創基地 Hsinchu Startup Hub 」,假明新科大舉辦新春交流茶會與成果展 ,楊文科縣長、教育局楊郡慈局長、新聞處顏章聖處長、新竹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徐元棟總幹事等,與進駐基地的青創團隊齊聚一堂,透過茶會交流活動,展示基地內創業團隊的技術成果與品牌發展方向,進一步促進產業鏈結與合作機會。     楊文科縣長說,縣府成立新竹青創基地支持青年創業,短短幾年已成功培育多組創業團隊,有 14 個新創團隊獲 SBIR 獎補助,並有數家獲得經濟部與國發會獎補助進行升級。同時參加「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也獲得豐碩成果,新竹有高科技產業的資源,幫助進駐青創基地的團隊,從創意、技術開發,到法律、財務、行政、管理、行銷能獲得專業輔導,協助青年創業成功、穩健成長。     明新科大呂明峯校長指出,青創基地設於校內,能串接產學資源提供創業團隊最優質的輔導量能,成果展覽內容包括工廠管理的智慧監控應用、食品與農業創新、品牌行銷及數位轉型等,展現新創企業如何運用創新模式拓展市場。各團隊透過基地的輔導與資源支持,在技術研發與商業模式上持續精進,展現出令人矚目的發展潛力。     承辦青創基地的計畫主持人明新科大行銷與流程事業管理系張哲維助理教授表示,新竹青創基地提供進駐團隊展示成果與推廣品牌,也透過基地平台讓創業者能夠彼此學習、分享資源,共同發掘創業新機會,扮演創業孵化的重要角色。   圖說:新竹縣政府委託明新科技大學辦理的「新竹青創基地 Hsinchu Startup Hub 」,假明新科大舉辦新春交流茶會與成果展。 (記者楊環攝)

「B2G-VPP技術與商模研討會」26日登場 推動電動運具及台灣智慧能源轉型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 中華大學執行國科會台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計畫,與中興大學執行國科會新能源電動車產學技術聯盟,攜手合作於 2 月 26 日,假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大樓舉辦「電動巴士至電網虛擬電廠( B2G-VPP )技術及商業模式研討會」。 將匯聚國內綠能領域的專家學者、國內外廠商等,共同探討虛擬電廠與電動巴士整合分散式電源的實務問題,並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本次研討會召集國立中興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及中華大學等國內權威綠能專業教授群與研究人員,針對電動巴士充放電特性、 B2G-VPP 的技術應用、成本效益分析、商業模式發展以及相關政策與法規調適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會中強調異質性分散式電力資源的有效整合,並探討如何透過電動巴士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的輔助服務,提升能源供應穩定性及電網韌性,進一步推動電動運具及台灣智慧能源轉型的發展。     中華大學指出,研討會為呼應政府推動 2030 年全台公車電動化政策,成果將促進產學合作與技術交流,為台灣未來電動巴士與電網整合應用提供前瞻性建議,共同邁向綠能永續的未來。   圖說:中華大學執行國科會台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計畫,與中興大學執行國科會新能源電動車產學技術聯盟,假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大樓舉辦「電動巴士至電網虛擬電廠技術及商業模式研討會」。 (記者楊環攝)

沒有想像中的遠 – 2025陽明交大建築展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 「 沒有想像中的遠 」 2025 陽明交大建築展 即日起 4 月 12 日止 , 假該校藝文空間辦理 ,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 許倍銜表示 , 每年例行的展出 , 在在顯示出學生創意無限 , 不一樣的學生 , 不一樣的展出 , 不一樣的思維與不一樣的創作 , 展出經驗不再侷限於物理場域,而是擴展為跨時空的互動過程,讓展覽的「距離」 , 更具詮釋性的想像空間。      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 許倍表示 , 我們習慣將各種事物視為獨立的存在,但事實上,沒有任何領域、主題或經驗是孤立的。要真正理解一個設計及作者賦予其背後的意義,必須體會它與外界的關聯。每件建築作品雖然各自承載著不同的主題,但它們在某些理念、關鍵字與空間關係上卻意外共鳴。                 策展總召黃詩涵說 , 我們不將每件作品視為孤立的個體,而是像織網一樣尋找它們之間的交匯點。每件作品都是網絡中的節點 (node) ,而它們之間的關鍵字、理念和設計手法,則是連接作品的關係線 (link) 。展覽誘發兩個層次的觀看方式,空間上以各 studio 為基礎建立展覽空間定位;虛擬上則顛覆以往被動的觀展方式,透過觀者手中的裝置,有意識地進行選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空間主持人何平說 , 2025 年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展覽,「沒有想像中的遠 (Not So Distant) 」,透過線上與線下的展覽,揭開建築作品與觀者之間隱藏的薄膜。展示作品表象的狀態,也進一步挖掘作品間蘊藏的連結,尋找那些表面疏遠、實則密不可分的關係。藉由這個虛擬的動態網絡,重新觀看建築展,引發設計者、作品與觀者之間的對話。   圖說 :「 沒有想像中的遠 」 2025 陽明交大建築所展出團隊合影 。 (記者楊環攝)

新竹榮家攜手北榮新竹分院 推動高齡衰弱介入服務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 為提升長者健康與生活品質,新竹榮家邀請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在榮家開設「高齡衰弱介入服務課程」,針對 65 歲以上高齡衰弱、失能高風險對象進行收案,提供 每週 2 次,每次 2 小時共 12 次的介入服務,使個案能完整接受慢性病管理、運動與認知訓練及營養諮詢等健康服務,期能預防晚期的共病症及併發症,改善衰弱及延緩失能的情形。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院長陳曾基表示,團隊先為所有學員進行體適能及周全性評估檢測,透過客觀數據了解長者的健康狀況,為後續課程內容提供參考依據。全程規劃 12 堂課,內容涵蓋均衡飲食指導、肌力與平衡感訓練、認知促進活動等,並由專業老師親自帶領長者參與,確保每位學員都能獲得最佳的學習與鍛鍊效果。課程結束後,會安排後測,以評估長者在體能及認知功能上的進步情況。     白恩惠主任表示,預防延緩失能課程在輔導會醫療體系已在社區推廣多年,對社區長者的健康促進成效卓著,此次與新竹分院合作為榮家長輩量身打造適合的高齡衰弱介入服務課程, 特別針對長者常見的健康問題,透過多元的介入方式,幫助長者維持身心功能,延緩衰弱進程。 期望透過專業醫療團隊的指導,幫助長者保持健康,提升自理能力,減少失能風險,讓每位長者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安享晚年。未來也將持續推動相關健康促進活動,提供長者更完善的照護與支持。

「好光」與「暗視覺啟動」是護眼大關鍵 清大「燭光晚餐」大發現

圖片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 光與健康協會 》理事長,也是清大特聘教授的周卓煇 發現「好光」與「暗視覺」最護眼,特地跟國人分享這個喜訊,希望更多國人擺脫視力每下愈況的噩夢,也期待此發現能在現今教育制度下,獲得重視。 2 月 21 日召集理監事與研究團隊,假清大台達館 401 室,舉辦「燭光晚餐」宣示「好光不只照亮,還能守護視力」,讓參與其中的六位中小學校長與三位家長會長,驚豔「好光」,發現「暗視覺」。     光與健康協會理事長周卓煇教授指出,讓校長、家長會長親眼體驗晚餐「燭光」,發現「暗視覺」,或可幫助教育界,自發啟動學童、學子的視力保護行動;當「暗視覺」啟動,「亮視覺細胞」就可以下班、休息。周教授強調,「暗視覺」與「亮視覺」交替使用,是「保護視力」最最有效的「王道」;周教授呼籲全國家長,善用此一「王道」。     「有些事,用說的,難以明白,只有親身體驗,親眼所見,便可刻骨銘心,了然於胸了。」周教授說明,協會理監事與清大好光團隊,費盡心思,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得以順利策辦此次完全無藍害的「燭光晚會」。      光與健康協會理事 台大醫學院眼科權威,葉伯廷醫師表示,「學校的照明環境,長期不被重視。」光源的品質,會直接影響學生及師長的眼睛健康與生活品質,希望,透過光與健康協會的努力、邀請,多多促進各界的交流協作;此次,以燭光晚餐的形式,推動兼顧科學與護眼的照明規劃,非常期盼可以讓護眼的概念,真正融入學校環境。」     光與健康協會理事曙光女中校長,魯和鳳表示:「曙光科探社,與清大周教授團隊合作以來,一直致力於「好光」的研究,並且研究如何避免「光」的傷害。」「感謝周理事長,與理監事大家,一起策辦這次晚餐,好實地體驗「燭光」的好。」「也特別感謝本校家長會長游承顯,共襄盛舉,讓我們可以在教育的最前線,倡導視力保護,為這一代與下一代的學子,肩負起守護靈魂之窗的責任。」     新竹中學校長,郭珍祥表示:「這次的燭光體驗,深入人心;在氣氛浪漫的環境下,進行深刻議題的探討,頗有斬獲;除了認識暗視覺的重要,各校代表合作討論,更具價值。」,「合適的光環境,不僅讓學生的眼睛更輕鬆,也益於學習的專注;非常期盼,未來可以納入學校規劃的一環。」     新竹中學家長...